汽车电子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汽车电子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所驱动。汽车电子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用以感知、计算、执行汽车的各个状态和功能,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动力系统、主被动安全系统、座舱电子系统和照明系统。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超两万亿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 60%以上的技术创新均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整车水平的主要标志,未来受汽车电子化水平受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驱动。


【资料图】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汽车电子占汽车总成本的比重日益加大,尤其中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附加值更高。

目前,国内紧凑型乘用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约为 15%,中高端乘用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约为 28%,而新能源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高达 47%-65%,预计未来高端配置逐步向低端车渗透将是趋势,将带来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成本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汽车行业仍处于“电子化”趋势中。

在电子化过程中,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长。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17 年至 2022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以 6.7%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至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 21399 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平均比重约为 10%,全球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平均比重约为 35%,我国汽车电子化水平相比国际水平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

座舱电子正在向智能座舱方向发展

随着汽车朝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座舱电子系统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正成为汽车行业下一个核心变革点。多屏融合、智能控制、智能驾驶是车身信息娱乐系统主要趋势。

三维导航、实时路况、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 TS 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的座舱电子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未来车身信息娱乐系统将逐渐朝着处理信息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强大的智能终端演进。

从座舱电子系统的渗透率构成来看,2020 年中控屏幕渗透率就已经达到 80%,未来价值增量主要来源于中控屏幕的大型化和智能化。液晶仪表是继中控后首先落地的环节,未来成长空间最大。

HUD、后座娱乐目前渗透率还较低,发展潜力广阔。受益于座舱电子系统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内狭义座舱电子系统(液晶仪表市场和中控屏幕)的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其中液晶仪表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0%。

座舱电子正在向智能座舱的方向发展,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成、跨界合作趋势。座舱电子发展新阶段内,上游零部件企业寻求后向一体化,而下游整车厂寻求前向一体化,独立研发算法和智能硬件。

与此同时,新兴互联网公司与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汽车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作为连接上下游的桥梁,如果能够参与到智能化趋势中,将体现愈发重要的产业链地位和价值;如果无法有效参与,则产业链地位和价值有可能被逐步削弱和降低。

我国汽车照明市场规则高速增长

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必备系统之一,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 426亿美元。汽车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内外部照明灯具,以及配套的控制系统(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配套的结构件等,是汽车的三大安全件之一,是最主要的主动式安全装置。

外照明灯和外信号灯等都属于汽车强制性检验项目,各国对于汽车车灯的性能等均有较为严格的法规要求。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 的预测,随着氛围灯、智能头灯、OLED 尾灯和激光大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照明市场规模的增长将高于汽车销量增长。

2018 年全球汽车照明市场规模约为 317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增长至 426 亿美元。2019 年中国 LED 汽车照明市场规模达到 362 亿元。

LED 具有亮度高、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寿命长的特点,在汽车外部,例如汽车组合尾灯、刹车灯等小灯领域也已较多采用了 LED。但在代表高端技术的前大灯,LED 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高工产研 LED 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LED汽车照明市场保持每年约 15%的增长率,2019 年中国 LED 汽车照明市场规模达到362亿元,未来有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分销商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角色

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作为上游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授权分销商,可结合上游供应商产品的性能以及下游客户终端产品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电子元器件产品分销、技术支持及供应链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及一体化服务。

分销商是电子产业链中连接上游原厂设计、制造商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纽带,扮演着供需、技术承上启下的多重角色,是电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我国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扩展期。

90 年代之前,电子元器件由国家按计划统一调配。80 年代末,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产业开始起步,电子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广东开始出现以深圳赛格电子市场为代表的电子配套市场,元器件销售开始走向市场化。

1992 年至 1996 年,因中国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元器件分销在中国开始加速发展。1993 年起,大批分销商开始进入国内市场,部分本土公司也正式进入分销领域,但与国际分销商相比代理产品品种有限,整体规模也较小。

1997 至 2001 年,中国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开始起步。1998 年以前,由于海关和金融制度的不健全,中国元器件分销市场较为混乱。1998年之后,全球电子产业链开始向中国转移,大量 EMS 厂商到中国设厂,国际分销商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2011 年开始,随着力源信息、润欣科技等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登陆 A 股资本市场,行业内开始出现并购整合、重视自主研发和网上商城等新的发展态势,整体市场竞争愈发多元化。

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保持高速增速

据 Gartner《全球半导体元件经销商销售分析报告》(2019 年),2019 年全球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达 4584 亿美元。

在 5G 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不断涌现的新市场、新应用领域的驱动下,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海外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 SourceToday 统计的 2019 年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Top50 名单,第一梯队前三大厂艾睿电子、安富利、和大联大营收约为 654.36 亿美元,Top3 营收占所有 Top50 企业营收合计的 72.88%,头部效应显著,产业集中度持续增高。

第二梯队是排名第 4 的 Future Electronics 至排名第 13 的 DAC/Heilind,其营收在 9-50 亿美元,Top13 合计所有 Top50 企业营收合计的 95.85%。海外分销产业正处于加速整合期,中小规模的特色分销商正被头部玩家并购整合。

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规模普遍偏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与国际大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相比,我国本土分销商分销规模普遍偏小。

近年来,我国部分本土分销商通过兼并收购不断做大做强,陆续涌现出销售规模超过 100 亿元人民的分销企业,如中电港、泰科源、深圳华强、力源信息等。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公布的国内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排名,2021 年公司排名第 36。

关键词: 汽车电子 电子元器件 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