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的指数,在周一集体强势上涨。在指数进入7月后开始高位震荡后,今天的强势格外提振士气。指数高位震荡时,更应该轻指数重结构。就安全性而言,追涨要谨慎,出现回调的方向往往暗藏机会。

比如,消费板块中大众消费品(以下简称大众品)近期出现阶段性回调。具体而言,大众品一般指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饮料,包括啤酒、软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卤味等。尽管大众品近期走势相对较弱。但我认为,大众品后市将是反转,而非反弹。


(资料图)

实际上,上周五大众品走势有所异动,例如重Q啤酒盘中冲高4%、立G食品一度逼近涨停、千H味业最高涨幅超6%。

催化剂是当天早盘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当中,跟消费有关的项目超出市场预期:6月社零总额年率3.1%,好于前值-6.7%,超过一直预期0%;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5%,不仅好于前值5.9%,而且好于一直预期5.7%。

从上述数据中,在微观层面至少可以形成2个判断:

(1)6月社零总额超预期,表明消费品疫后修复的逻辑成立,线下购物、网购物流、聚餐宴请等消费行为、消费场景的恢复是主要原因。

(2)就业的恢复好于预期,说明Q1出台的稳经济、保就业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对于大众品的情绪端必然是利好。

其实,基于这两个微观维度,可以引申出大众品宏观维度的2要害:一是yq变化,二是宏观经济。

先来看对于yq的展望。近期新变种BA.5,在部分地区有所扩散。但就管控措施而言,政策取向的大方向却是放松。支撑这种判断的理由有3点:

(1)新变种BA.5尽管传染性更强,但潜伏期更短,这意味着缩短管控时间+高频次核酸筛查,并不会造成病毒的扩散。

(2)过度管控妨碍了稳增长,而下半年稳增长事关重大。对此,高层此前已对存在过度防疫地方进行了通报批评。这种示范作用表明稳增长、保经济的优先级十分靠前。

(3)特效药渐行渐近。上周五,国产特效药阿兹夫定“获得受理”,预计不久后将会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国内抵抗病毒扩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再来看对于宏观因素的展望。汽车、新能源等产业链的排产节奏迅速恢复,是宏观经济在yq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明证。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未来的走向,将是触底回升。而就业、居民收入作为经济的滞后指标,也将度过至暗时刻。这表明,整个消费股大盘的底层逻辑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就业压力、消费预期转弱等在上半年压制了大众品的负面逻辑,将会在下半年收敛,因此,对于大众品估值水位的提升,可以乐观一些。

综上,大众品在yq、宏观经济层面的beta因素将会改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大众品的alpha因素是否也会如期改善?

答案是确定的。在细分领域方面,今天将以啤酒为例,以点带面地分析其alpha方面的改善。

啤酒行业未来的预期差,除了Q3旺季动销改善回补Q2缺口之外,还有3方面:

(1)经过初期的野蛮生长后,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在这种趋势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会延续。2016年我国啤酒行业CR6为74.6%,到2020年上升至88.1%。这背后,是龙头公司通过横向收并购的方式,完成行业整合。跑马圈地的结束,不仅使业内竞争烈度下降,同时还在助力了部分区域性大单品(例如重啤旗下的乌苏)全国化的加速。

(2)行业生命周期从量增走向价增,高端化趋势尚在演绎之中。我国啤酒产量从2013年达到5061万千升的顶点之后,开始逐年下滑,2021年已降至3500万千升。而在此期间,啤酒吨价却在逐步上行。以重啤为例,2013年吨价为1600元,而2021年吨价则上升至4601元。吨价提升是啤酒高端化的结果,即厂商通过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也就是说,适用于白酒行业的“少喝酒、喝好酒”逻辑,同样也适用于啤酒行业。

(3)经过此前的提价后,近期上游原材料成本见顶,会导致售价-成本剪刀差在未来扩大,将给头部公司带来充足的业绩弹性。前面提到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格局改善、业内竞争趋缓的逻辑,其具体变现是当面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大麦、铝罐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之时,头部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提价的方式来对冲成本压力,而非以低价、牺牲利润的方式来换取市场份额。头部公司在品牌力的加持下,面对广大终端消费者,具备更强的定价权。这意味着终端零售价易涨难跌。相比之下,上游成本则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征。目前,随着鹅乌冲突边际效用递减,叠加高价抑制需求,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见顶迹象。因此,啤酒上游成本下降,未来将是大概率,而这会扩大头部公司的利润空间,并催生出明显的业绩弹性。

总的来看,啤酒行业当前存在着竞争格局改善、消费升级、成本下降等逻辑的持续演绎。这使得啤酒能够成为消费板块必看的细分方向。

综上,以啤酒为代表的大众品,将迎来alpha和beta共振的良好局面。因此,我认为大众品的后市将是反转,而非反弹。啤酒等细分领域的动态变化,值得密切跟踪。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也就是说 高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