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官网披露,近日,中证协根据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统计情况,关注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引发市场质疑。

中证协称,根据《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协会已对相关评级机构进行了约谈。约谈要求,证券评级机构要主动维护良好的评级市场环境,诚信执业,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坚决杜绝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

发行人因寻求高评级而更换评级机构的行为并不难理解。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信用评级领域中,企业的话语权相对更大一些,比如两家评级机构给某企业信用评级分别是AA+和AA,那么企业自然会选择高评级机构,评级高了之后,发债成本将会降低。

另外,据了解,监管会对不同级别的债券计算不同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AA-及以下的债券在计算偿付能力监管指标时会受到较大影响,因而市场对AA级以上债券需求更高。再者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评级亦有助于其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前不乏评级机构因评级“不到位”而“被炒”的现象。

“但行业内若因此出现恶性竞争行为,的确需要监管,尤其是那些更换评级机构后,评级出现明显上调的情况。”前述业内人士称。事实上,今年以来,发行人评级被调高的现象屡屡出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评级虚高成为监管关注重心。

此前中证协在《2020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中曾披露,二季度,共有106家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其中26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占比24.53%,同比增12.99个百分点。

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发行人中,大公国际有13家,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的发行人家数的68.42%,家数及占比均最高,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各有4家,中诚信国际和上海新世纪分别为2和1家。

对此,据了解,二季度交易商协会曾两次约谈中诚信国际,针对跟踪评级及时性、评级调整审慎性等情况进行业务提示;另就大公国际上调多家发行人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依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以及评级方法模型的合理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业务提示。

中证协还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和交易商协会的协调合作,通过修订完善资信评级业务自律规则、细化市场化评价指标,积极加强证券市场评级业务自律管理,发挥市场激励约束作用。

关键词: 评级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