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12日讯(记者 吴旭光)反射膜行业龙头长阳科技加码锂电池隔膜还在继续。
5月11日晚,长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4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总投资1.87亿元,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表示,该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扩充产能,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资料图)
围绕锂电池隔膜业务的扩产,《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长阳科技董秘办,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截至今年Q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3.91%,在这种情况下,本次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银行借款或公司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
同时,公司董秘办人士也表示,去年11月份,公司申请3亿元定增募资方案获得上交所通过,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加码锂电池隔膜产能
据长阳科技董秘办人士介绍,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建设年产能为4亿平方米,包括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两种工艺设备产线。截至目前,公司首条干法隔膜设备已经投产,相关产品已经获得主流客户认证,并取得了比亚迪等客户相应订单;湿法隔膜工艺产线建设相对慢些,今年初开始开工建设,目前仍在调试阶段。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隔膜需求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2022年,我国电隔膜行业实现总出货量达12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7%。
在此背景下,长阳科技不断扩充产能。早在2021年9月,长阳科技发布公告称,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91亿元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正式进入锂电池隔膜领域。根据长阳科技此前披露,公司合肥锂电池隔膜项目已于2022年年初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周期32个月。
根据规划,项目全部投产后,长阳科技隔膜产能将达到近10亿平方米。“目前公司相关业务开展处于初期阶段,也仅拿到部分客户订单,至于能够产生多少业绩,目前不好说,预计半年报会详细披露收入明细。”在谈及项目扩产后能对公司业绩增厚时,该董秘办人士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长阳科技先前一直以反射膜、光学基膜等业务为主营业务。2022年,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公司所处行业整体表现低迷。4月21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08%,实现净利润1.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27%。
对此,公司董事长金亚东在公司5月8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受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收缩等影响,公司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减少;受主要原材料PET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光学基膜等产品毛利率下滑,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此外,公司隔膜项目尚处于建设投入期,相应费用增加较多。
“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是公司未来业务的重要发力点,长阳科技结合市场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拟有计划、分步骤投入该项目。”长阳科技董事、总经理杨衷核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后续公司将积极稳妥推进相关产能建设,提升产品良率,增强隔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进入2023年,锂电池隔膜领域的投资热度依旧不减。据国际能源网数据显示,包括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美联新材等产业链企业接连落地新项目,项目总产能达到67亿平方米,投资总额超484亿元。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率达到了100%左右,今年市场增长率预计在50%左右,行业高增长率也拉动了资本市场投资隔膜材料热潮,隔膜作为动力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造价高昂,约占整个锂电池成本的25%,在利益趋势下,企业纷纷布局隔膜领域。
不过,众多企业加码隔膜产能建设,一旦锂电池行业景气度下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显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
对此,有券商分析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终端市场需求放缓、主车厂纷纷降价竞争,压力层层往上传导,锂电池供不应求自然就会价格暴跌,紧接着就是隔膜材料商产能过剩,通过价格战出清。
长阳科技董秘办人士在交流时表达对下游新能源锂电池市场的谨慎预期,其坦言,目前新能源锂电池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但相应的市场风险犹在。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主要锂电池材料到2025年的产能规划已全部过剩,负极材料到2025年的规划总产能相当于当年预计需求的5倍,磷酸铁锂为4倍,电解液、6F、VC、PVDF、铜箔均是2倍余,隔膜约1.5倍。
“产能过剩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开始新一轮淘汰赛。”前述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在洗牌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活下来的几率要大一些,但对于二、三线厂商是否会被洗掉,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