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占存款增量的比重超过90%。与此相适应,1月住户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341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231亿元。
住户存款增加,毫无疑问是消费减少,储蓄增加,且不只是小幅增加,而是大幅增加。而从楼市目前的低迷情况来看,也没有出现低迷明显加剧现象。那就是说,储蓄增加的资金,不只是来自于居民购房资金,还有其他方面的资金。其中,股市可能是储蓄增加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当然,理财等方面活跃度不高,也可能是居民储蓄大幅增加的重要方面。
必须注意的是,理财活跃度不高,可能与理财产品的监管从严有关。一旦广大居民对新的理财管理办法、管理秩序适应了,这方面的资金仍然会归位的。但是,并不是影响居民储蓄最根本的因素。对居民储蓄能够产生根本影响的,是楼市和股市,特别是楼市,更是影响居民储蓄、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的楼市,依然在低迷中徘徊,没有呈现恢复的迹象。纵然各种政策频频出台,仍然没有能够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除房价依然高企、广大居民依然等待观望外,与年轻人住户观念发生积极转变也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单纯依靠政策刺激和鼓励,已经很难产生良好效果,而必须等待广大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购房欲望和热情的重新升起。否则,储蓄会继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从前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住户消费拉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看似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居民负债的大幅增加,也让其他方面的消费严重受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严重不协调。就像环境保护一样,眼前的利益,需要未来用数倍、数十倍的代价来弥补。因为,其他消费不同于住房消费,消费的乘数效应、周转效应、发散效应远高于住房消费,且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心理压力。恰恰是,住房消费留下的巨额债务,让相当一部分居民放弃了其他方面消费的欲望,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实体企业与消费市场之间互动性越来越差,资金资源的流动性、活力等都明显降低,效率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住房消费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作用是反向性的。居民储蓄大幅增加,恰恰证明他们开始用脑子算账,而不再靠冲动消费。
如果我们仍然把目标锁定在刺激居民购房上,不仅会失望,也会让广大居民更加“惜钱”,让楼市更加低迷。眼下需要政策鼓励、刺激的,应当是其他消费品,是广大居民的消费预期、消费信心。只要其他方面的消费激活了,企业运行正常了,甚至火爆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反而对住房消费会产生积极作用。至少,会对商业住房需求产生积极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就真的没有必要围着楼市转,而应当围着其他消费市场转。
而与楼市一样低迷的,还有股市。股市的问题与楼市不太一样,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热情不强,主要是股市没有形成赚钱格局。总让投资者亏钱,自然会信心越来越不足。那么,股市资金回归银行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居民储蓄就会出现增长。一旦经济回暖,企业运行活跃,股市投资者是会回归的,不需要有太多的政策吸引。只要经济不回暖,纵然给予太多的政策,也不会形成可持续性。所以,股市的问题不用担心。真正需要处理的,还是楼市。
处理楼市问题,立足点不能放在为开发商化解风险上,而要放在给购房者省钱上,放在让居民敢消费、会消费、能消费上,且不是住房消费,而是其他方面的消费。住房消费只能看开发商能通过降价吸引多少购房者,其他的,都没有太大意义。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唯有让广大居民敢于消费、勇于消费,并拉动企业生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热衷于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在今天的消费市场,已经过时了,或者说不符合现状。这一点,地方政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抱侥幸心理。广大居民不再是政策能够叫醒的,唯有开发商降价才有可能被叫醒。切不要再让广大居民以过高的负债来压制其他方面的消费,消费需要平稳,住房消费不能冲淡其他方面消费,也不能压垮其他方面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