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联证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


(资料图)

2023年1月3日,证监会披露国联证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对公司规范性、诉讼情况、风险控制指标等方面提出6条具体问题。

此前,公司于2022年9月22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0亿元,其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以及偿还债务。

其中,公司融资必要性、资本杠杆率、净稳定资金率等风险控制指标情况及大额诉讼问题值得关注。

拟募资不超过70亿元 融资合理性及必要性受关注

国联证券前身为无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2002年1月,公司名称更名为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国联证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后又于2020年7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在此次定增预案发布前,国联证券已进行了2次融资,合计募集资金净额超69亿元。其中,2020年7月通过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19.38亿元,2021年9月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49.83亿元。

此次,公司拟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信用业务、自营业务以及偿还债务。但定增反馈意见显示,监管部门对此次融资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较为关注。证监会要求国联证券说明募投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投入或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募集资金具体投入内容、投入金额测算依据、本次融资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是否有利于发挥募集资金使用效果的最大化。

从定增预案具体的资金投入来看,国联证券拟使用不超过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不超过40亿元将用于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在拟募资总额中占比超50%;以及不超过10亿元将用于偿还债务。

从具体的业务收入来看,近几年,国联证券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经纪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信用业务收入。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纪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3.75亿元,自营业务收入为3.08亿元,总营收占比分别为29.46%和24.2%。

但在反馈意见回复中公司表示,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31亿元、4.70亿元、8.19亿元和5.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61%、25.05%、27.61%和25.95%,自营业务收入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此外,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自营业务规模较2019年增长315.92亿元。国联证券表示,按目前的增长形势,未来仍存在较大的资本缺口。

大额诉讼仲裁均涉及公司主营业务

除了融资合理性外,证监会反馈意见显示,根据申报文件,国联证券存在多起大额诉讼仲裁尚未了结,请国联证券补充说明公司未决诉讼仲裁详细情况。

截至国联证券反馈意见回复出具日,国联证券及子公司作为一方当事人涉及4起标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尚未了结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共涉及金额超2.8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国联证券子公司华英证券涉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尚在核定损失过程中,标的金额暂不确定,合议庭尚未正式开庭审理。

国联证券在反馈意见回复中表示,以上诉讼均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业务纠纷,涉及公司主营业务。但上述案件不会或未对(暂未审理案件)公司日常经营、财务状况、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流动性覆盖率近年下降明显

除此之外,证监会也对国联证券的相关风险控制指标予以关注。证监会要求国联证券说明报告期内相关风险控制指标情况,是否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说明如相关指标未能满足监管要求,对申请人的经营业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公告显示,国联证券的净资本规模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74.61亿元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166.11亿元。与其他上市券商相比,国联证券的净资本规模仍排在中后位,与头部券商差距较大。

从流动性指标来看,2019年至2022年9月末,国联证券各项主要监管指标均满足监管标准。但需注意的是,2022年9月末,国联证券的资本杠杆率为23.41%,较2021年末下降1.86个百分点,预警标准为9.6%。

需关注的是,国联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自2020年末开始下降,由2020年末的322.37%下降到2022年9月末的211.31%,整体下降了111.06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6月末,与其他上市券商相比,国联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排名第21位;而2020年末,国联证券的流动性覆盖率则排在第12位,排名下降较为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关键词: 国联证券 募集资金 自营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