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在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等多重因素的扰动下,中国经济在2022年呈现较大波动。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4.8%,二季度下跌至0.4%,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接连出台后,推动三季度经济实现反弹,增速回升至3.9%。四季度,在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外部环境动荡超出预期,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资料图)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9%。全年GDP增长3.0%,达到1210207亿元。去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均好于市场预期。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

国家统计局表示,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外贸、基建投资高增速收官

2022年,外贸和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最重要抓手。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具体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国GDP的34.76%。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

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引擎。此前在2022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2022年,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外贸“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

据统计,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中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以浙江省为例,2022年接续出台浙江省稳经济38条、79条政策,实施稳外贸稳外资10条政策举措,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引项目”行动。 而这一系列措施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2年1月至11月,浙江对全国进出口、出口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8.2%和18.9%,均居全国前列,有力拉动经济增长。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全国GDP的47.27%。

从增速来看,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3.1%,较11月的0.8%有所回升;环比上涨0.49%,好于11月的-0.87%,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而基建投资助推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1-11月的8.9%,继续刷新年内高点。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12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至48.8%,显示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建筑业,尤其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仍在继续产生推动。

发改委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及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应是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望2023年,温彬分析称,随着政策稳增长重心转向“恢复和扩大消费”,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将有所淡化,而资金来源对基建的增量支持预计也相对有限,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对扩大基建投资可能会心有余力不足。

“目前来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是为数不多的可靠资金来源,但在上年大规模投放之后,继续高增空间有限。因此,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会放缓至6%左右。”温彬说道。

那么,2023年整体经济前景的展望又是怎样?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

对今年经济抱有信心的,还有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谈及到对2023年全国经济展望时,王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各项重大政策,如防疫、房地产、平台经济等均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预计复苏将成为新一年的主基调,经济增长将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部分实现均值回归。

“全年GDP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也有可能再略高一点,且全年走势先抑后扬、前低后高的态势。一季度是全年低点,最快二季度开始有强劲反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二是房地产。”王军说道。

王军分析称,随着防疫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以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消费需求将有显著修复和提高,特别是随着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一些升级类商品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绿色智能家电等,会更加受消费者追捧,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房地产方面,他认为,在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投资增速有望恢复至-5%到0%的区间,这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增量的贡献。

经济大省齐“交卷”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此前后的多次重要会议均强调,经济大省要发挥关键作用。

被“点名”的这六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确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这六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左右,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

这意味着,这些省份的基本盘稳住,就能给中国经济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眼下,中央“喊话”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已过去半年,近期各地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六省齐齐交出领下重任后的首张“成绩单”。

从已发布的2022年经济发展预测数据来看,不少地区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真正挑起了稳经济的大梁。 其中,广东省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广东全省GDP达12.8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从总量上看,紧随广东排在第二位的是江苏省,2022年GDP预计突破12万亿元;山东省预计达到8.7万亿元,排第三;浙江省则以7.77万亿元的总量,排第四;河南则在2022年成为全国第五个GDP突破6万亿元的省份。

而此前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等多重困难的四川,也在1月11日交出了自己的“经济答卷”:过去五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超过5.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

在1月11日上午开幕的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全省经济运行走出一条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

一边是打好“收官战”,一边是谋好“开局篇”,被寄望勇挑大梁的六个经济大省,在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中也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从中可窥见各自2023年经济复苏进程的工作重点。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六个经济大省在2023年也将围绕在这三方面进一步发力。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因此在经济大省的目标中,扩大消费依然是新一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

例如,广东将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江苏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川则强调,要抓住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促进消费回补,以消费提振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

温彬表示,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对于经济增长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陷入衰退、外需进一步萎缩的背景下,内需尤其是消费的作用将更为凸显。

“因此,各个地区想要恢复消费,就有必要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这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其次还要改善消费条件,让居民愿消费,加强新型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健全消费措施以及提升居民的消费便利度。”温彬说。

与此同时,各个经济大省还定下了2023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

目前,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这四个省份,不约而同地把2023年GDP增长目标锚定了同一个数字:5%。

不过,目标的表述上略有差异。其中,广东、山东、浙江的表述均为“5%以上”,江苏为“5%左右”。河南、四川则将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定在6%左右。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术界一般认为,5%至8%为中速增长阶段,8%以上为高速增长阶段。

“从已公布的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长目标看,东部沿海省市对外部环境存在一定的忧虑,对2023年经济前景预测比较谨慎。而中西部省市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充满信心,对2023年经济增长前景比较乐观。”曾刚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基建投资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