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27日讯继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十七部门发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后,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终于落地。
据浙江日报消息,明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从具体报销来看,在杭州市范围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西湖益联保”给予一定限额的补助,其中胚胎培养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胚胎移植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地进行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相关尝试。
如今年2月,北京市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人力和社保局下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拟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不过,在4月中旬,北京市医保局回复称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
随后在今年5月,浙江省提出,提高0-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适时将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湖南省医保局今年5月回复称,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江苏省医保局表示,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对涉及辅助生殖诊疗项目的支付类别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适时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政策规定。
此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辅助生殖百亿市场或可期
尽管中国目前仍然是辅助生殖的新兴市场,但随着近年来不孕不育率的不断走高,政策的推动等,有机构预测,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增至895亿元。
从行业现状来看,由于首次生育平均年龄上升,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增加、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不孕不育率正在持续攀升。据机构测算,国内不孕不育率将从2016年的17.2%提升至2023年的20.4%。
近日,一份研究称男性生育能力断崖式下跌的消息冲上热搜,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哈加伊(Hagai Levine)团队研究发现,在排除了诸如年龄、疾病等影响因素后,从1973年至2018年短短45年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62%,精液中的精子浓度下降52%。
另据文献数据,在女性群体中,2017年国内20-24岁妇女患病率为8%,35-39岁患病率增至23%,40-44岁患病率高达44%。
根据权威杂志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研究显示,国内有约52%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殖问题。该项技术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其中,人工授精的治疗费用为5000元/周期,试管婴儿的费用则为3万元-4万元/周期。
尽管如此,国内辅助生殖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银河证券数据,2018年我国约56.8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生育服务,仅占同年4780万不孕夫妇的1.2%,我国2018年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
银河证券表示,随着三胎政策及其他生育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叠加不孕率上行,以及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未来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有望提升。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和牌照壁垒的优质民营辅助生殖机构锦欣生殖,关注其收购进展以及美国业务逐步恢复的业绩弹性,此外可关注国内领先的PGT临床解决方案提供商贝康医疗。
除上述公司外,A股中,这些公司也有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