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在2.6亿以上,其中69岁以上的超过44%。而到“十四五”时期末,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人,大约在2035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由此可见,老龄化问题已经愈发凸显,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归宿。根据贡珀茨理论可知,人类刚刚成年时死亡率更低,之后死亡风险会逐渐增加。大量的案例表明,变老这回事似乎存在“干预”的可能,从而能减小各种老年病的发生,甚至实现死亡的延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富豪也争相涌入与之对应的生命科技领域。
(资料图片)
媒体大亨伊茨科夫推出所谓的“2045计划”,花重金聘请知名科学家来研究人类长寿。社交巨头扎克·伯格拿出30亿美元,想要在21世纪内让人类摆脱疾患的困扰。前世界首富贝索斯也豪掷200亿支持一家生科初企,主攻细胞重编程技术想要“攻克”变老。
再有现世界首富马斯克成立Neuralink公司研发脑机技术,目前已经在活猪、猴子身上完成试验,并且近日还推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知名硅谷投资人蒂尔则每年花费几十万美元,从18岁年轻小伙那里换来“新鲜血液”,甚至还提前为自己预定了人体冷冻舱位。
富豪在生命科技领域的投资,一方面能使他们率先触及相关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还能以服务于全人类的名义赚得盆满钵满,正所谓一举两得。而国内富豪在该领域的投资也紧随其后,前中国首富陈天桥捐出1.15亿美元给加州理工学院,对人类行为和健康进行研究;95岁的港富李超人也曾拿出2亿支持一种“WLife”类物质的研发,跟他有相似意向的还有地产富豪李兆基。
对于中美富豪来说,他们的这些投资不可能是因为“人傻钱多”,就拿“WLife”类物来说,它其实属于一种重要的人体内源物,在研究中逆转了机体原本衰减的肌肉及线粒体功能,甚至使得小鼠额外俘获30%的生存期,为此得到《Nature》等诸多知名学术期刊的发文阐述。
端粒有着“生命时钟”的别称,作为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物,它的长度与剩余寿命长度存在某种关联。科学家认为,对于一个细胞而言,它理论上可以繁殖50次左右,每次间隔的时间大概是2.4年,换算得出人类理想寿命应该是120岁。而且,端粒如果长度足够,那么其寿命也相对较长。如此看来,生活中许多人的端粒长度并不达标。
而这次生命科技领域中美富豪的“抱团取暖”,巴菲特、李嘉诚等人显然是有自己的法宝,与之相关的“WLife”类物质也经“莱特维健”量化由国际京东落入国内后受到追捧。现年90多岁的股神巴菲特依然精神抖擞,甚至像年轻人一样吃着汉堡、雪糕,喝着可乐汽水,还和比尔·盖茨玩起了乒乓球,全然不像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
而率先发现“WLife”类物质的美科学家辛柯莱,他更是在揭示该物质的端粒延展、线粒体福赋能机制以及实用化前抢先试水,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实际50岁的他被测出只有30岁的生理年龄。也就是说,他收获了更加年轻健康的身体状态。
随着生命科技领域的愈发成熟,该物质在流入国内后也得到清北、广体的临床验证,从国际亰东的出货情况来看,已然支撑起了整个抗老行业,动辄千亿的市场潜力也引来诸多资本的角逐。
对于中外富豪来说,他们如此热衷于抱团解决“变老”这回事,其实也情有可原。当你变得富可敌国之时,考虑的当然是如何拥有更长的寿命去享受这些财富。即便是现在还相对年轻的富豪,例如张一鸣、黄峥等,他们提前离场后也选择科技相关领域,考虑问题的角度明显和普通人不一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寿命的扩展都只是科幻着作中的情节,而如今却已经成为肉眼可见的现实。知名投行美银美林表示,未来10年资本将更倾向于致力延迟人类死亡的公司,再过3年时间,这个市场有可能达到6000亿美元的规模。
再回到全球老龄化的问题,如果可以凭借先进的生命科技实现变老的放缓,或者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那么这一问题或许可以减轻,各路资本也可以从中名利双收。
再者,有科学家预言: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有希望人人活到百岁。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更早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是否也能搭乘生命科技的快车,向百岁门槛发起挑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