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郑朝华
盛夏时节,是张掖最美的季节。该地区生态类型多样、地貌景观丰富,绵延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一半在张掖境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峡谷、河湖、湿地、沙漠、戈壁、丹霞、丘陵等自然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物质产品和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生态文化服务产品。
(相关资料图)
7月29日至8月1日,寒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张掖召开,大会围绕“寒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探讨。会上,还举行了张掖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成果发布会及零碳会议授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在致辞中表示,选择张掖召开这场会议,旨在探讨寒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案,共同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价值几何
张掖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点区域,是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寒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据张掖市相关领导介绍,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为张掖带来了绿水青山,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张掖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是张掖人民面对的重大课题。经过论证,大量优质生态产品为张掖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
2022年以来,张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突破口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全新发展思路。同时结合张掖实际情况,制定了“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探索交易、搭建平台、加速转化”的总体思路,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交易使用等七个方面机制积极推动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换。
生态系统多元共建
摸清张掖生态产品家底是设计交易路径、加速价值转化的重要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张掖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沟通,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技术团队深度合作,形成了“全市加六县区加两平台”的总体工作思路,系统推进GEP核算工作。编制完成了《张掖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立足地方特色,将“张掖玉米种子”“金花寨小米”“肃南牦牛”“高山细毛羊”等特色区域地理标志产品纳入特有生态产品统计范围,解决生态产品“有什么”的问题。
此外,在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开发GEP核算与展示平台,实现核算数据在线收集,利用收集遥感、统计、调查等多元数据,整合多种模型方法,对不同乡镇和生态系统类型开展生态物质产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实物量统计,实现核算结果一键生成,解决生态产品“在哪里”的问题。按照“先分类、后总体”的模式,开展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并进行数字化动态展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几何”的问题。
核算结果显示,2021年张掖市物质产品价值269.83亿元,调节服务价值1865.37亿元,文化服务价值204.21亿元,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高达2339.41亿元。上述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为张掖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