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乐居财经 李礼

伴随着“惠民保”等健康险的高增长发展红利,已有两家健康服务提供商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分别是圆心科技和思派健康。这两家公司业务类似,并且都获得了腾讯的大手笔投资。
10月27日,思派健康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思派健康曾于2021年8月6日、2022年2月25日递表后失效,这次是思派健康向港交所发起的第三次冲锋。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作进一步扩展特药药房业务,进一步扩展医生研究协助业务,用于技术研发及提升技术基础设施等。
从2014年切入大健康赛道,以医疗大数据起家,思派健康致力于打通中国医疗健康系统的患者、医生、医疗机构、制药公司及支付方之间的壁垒,构建医药健保的服务闭环。
成立至今,思派健康历经8轮融资,共计超30亿人民币,战投方包括腾讯、富达投资(Fidelity)旗下的投资基金、时代资本、 IDG资本、双湖资本、众为资本、鼎晖等。
目前,思派健康仍处于“烧钱”阶段,仅2021年亏损高达37.49亿,如何解决盈利困局是其需要直面的首要问题。
创始人“让位”
思派健康于2015年成立,从A轮至F轮,思派健康一共完成了8轮融资,总金额超30亿人民币,背后的投资方包括腾讯、富达投资(Fidelity)旗下的投资基金、时代资本、 IDG资本、双湖资本、众为资本、鼎晖等,以及近两年在医疗和生物科技上市中的二级市场专业投资人如Hudson Bay、Octagon、3W等。
最初成立时,创始人马旭广与早期雇员以及投资者通过Lucky Seven公司持有86%的股权,对思派健康拥有控制权。
乐居财经《穿透IPO》发现,从2016年B轮融资开始,腾讯开始“青睐”思派健康,参与了思派健康B轮、D轮、E轮、F轮融资,累计砸进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截止2022年10月25日,腾讯通过全资附属公司Tencent Mobility及由其控制的TPP Follow-on 共同拥有27.77%的股份。
根据上市前条款,思派健康A1轮融资每股成本只有0.15美元,2021年的F轮融资每股成本超2.24美元,是A轮成本的近15倍。6年时间,公司估值从1.4亿增至超120亿元,翻了近86倍。
目前,腾讯手中股份估值约35亿元,浮盈约18.6亿元。
除腾讯之外,IDG资本通过IDG China Venture、IDG China V,分别持股2.93%、0.17%,合计持股3.1%。
创始人马旭广通过LuckySeven持有7.57%股权,创始人李继通过Spire succession持股5.31%;三家雇员激励平台Wise Approach、Creative Pioneer、Sail Far,分别持股5.37%、2.14%、1.33%,合计持股约8.84%。
马旭广、李继、Wise Approach、Creative Pioneer、Sail Far为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股权21.72%。
腾讯作为思派健康的大股东,不仅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在业务层面也有交集。
以2021年为例,思派健康向腾讯及其控制的子公司提供服务获益684.3万元,此外,思派健康向腾讯购买技术支持服务177.2万元以及购买支付服务368.2万元。
除此之外,思派健康的PPS业务亦有较大部分是通过腾讯支付管道获得的。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通过腾讯的支付管道收取的总保费约为7.49亿元,较2020年所收取者高出超过两倍。预计2022年透过腾讯的支付管道收取的总保费将增加约70%,并于2023年至2024年增加约25%至30%。”
3年亏损超53亿
近年来,思派健康营收快速攀升,然而亏损扩大的幅度远超过营收增长的速度。
据招股书披露,在2019-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39亿元、27亿元、34.74亿元、18.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1.96%。
从具体业务线来看,思派健康目前经营三条业务线,包含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供货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
以特药药房为核心的PBM业务,占营收大头。2019-2021年,PBM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3.1%、91.9%及90.3%。按照2020年特药收入计算,思派健康为国内最大私营特药药房。
此外,PRS业务经营着全国最大的肿瘤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MO”,PPS业务已经通过覆盖全国的150多个主要城市的医院、全科医生及专家的医疗服务网络合作伙伴达成了超过1430万名会员。
思派健康营收节节攀升,然而,其在净利润上的表现却大打折扣。
2019至2021年,思派健康期内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2亿元、37.4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更是超过53亿元。
就亏损的情况,思派健康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在往绩记录期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亏损所致。国际会计准则下,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并非公司实际支出,对公司实际运营并无太大影响。经调整的Non-IFRS损益表现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2.54亿元、-2.59亿元、-3.65亿元,与公司的现金资金相比相对可控。
不过,即便剔除上述原因,思派健康自身的盈利能力仍需突破。2019-2021年,思派健康毛利率分别为7.9%、6.9%、8.2%。在思派健康的三大业务线中,营收占比最高的是PBM业务,然而其毛利率在三大业务中垫底。以2021年为例,PBM的毛利率仅为5.9%,而同期PPS的毛利率却高达57.4%。
而在2021年末,思派健康的销售费用为2.91亿元,管理费用高达6.7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在当期34.74亿元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27.66%。
腾讯重仓“惠民保”概念
伴随着“惠民保”等健康险的高增长发展红利,近日,有两家健康服务提供商向港交所提交最新一版招股书,分别是圆心科技和思派健康。这两家公司业务类似,并且均获得了腾讯的大手笔投资。
截至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申报港交所上市之前,腾讯已成为了思派健康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发行前27.67%的股权;同时腾讯也是圆心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其发行前11.14%的股权。作为重要股东,腾讯还为思派健康、圆心科技提供网络支付和流量接口服务。
2019年,思派健康开始涉足惠民保,与保险公司的的惠民保、健康险业务合作。截至2022年6月30 日,个人注册会员超2000万人。
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内容包括:思派健康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定制化和差异化的保险;同时,为保险公司进行成本管理,包括理赔的医疗费用支出等,以及通过分销健康险产品从保险公司获取经纪佣金等。
而圆心科技于2018年与太平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医疗保险产品后,逐渐涉足惠民保。
根据圆心科技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已为159家保险公司及八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多款新特药保险产品、协助在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并分销合计41个健康险产品,管理32.9百万份保单,旗下还拥有一家保险科技公司——圆心惠保。
除了腾讯重仓的这两家“惠民保”推手以外,在中国大健康领域的知名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公司正迅速发展。因数健康、镁信健康、商保通等多家公司在惠民保等健康险的高增长发展红利下,同样成为了医疗健康风投赛道上的“明星宠儿”。

关键词: 保险公司 的高增长 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