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近期消息频频。8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微信支付实现了与银联云闪付的互联互通,通过云闪付App可以向微信账户付款。不同于云闪付成为淘宝支付渠道,云闪付与微信支付的合作是形成了条码支付互联互通,通过打破技术屏障,更利于支付市场的开放和公平。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
8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使用多名用户账号测试发现,通过云闪付App“扫一扫”,扫描个人微信“收款二维码”,便可完成付款。在云闪付App展示的交易详情页面,显示收单机构为“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交易分类为“百货日用-日用百货”。而在微信收款页面,也会出现“来自银联云闪付支付用户”字样。
事实上,云闪付与微信支付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1月,便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联与财付通达成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合作,将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建立全面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随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使用手机银行App,也可实现向微信用户的直接转账。
随着微信支付与云闪付实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消息传出,微信支付何时能实现与支付宝的“梦幻联动”也被认为有了更多可行性。
经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体验,当前云闪付与微信支付两家平台之间,仅实现了云闪付扫描微信二维码的单项操作,微信扫描云闪付收款码还无法完成付款。在北京商报记者测试的账号中,也无法使用云闪付扫描支付宝个人收款码进行付款。另据公开平台网友反馈,已有部分用户可通过云闪付向支付宝个人收款码进行付款。
对于当前微信支付与云闪付、支付宝与云闪付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进展,以及后续在与其他平台实现互通方面有何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也分别向三方进行了了解,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不过,支付宝客服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指出,用户能否使用云闪付App扫描支付宝收款码付款,具体要看所处地区以及使用的银行卡,当前还有很多地区尚未覆盖。对于支持云闪付向支付宝付款的地区用户,具体能否使用这一功能也要以扫描后页面提示为准。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在平台经济打破垄断、支付市场的开放公平以及便利消费者的大背景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云闪付三方近期动向,表明支付行业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平台开放支付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进展,有利于支付市场更加开放、公平。
用户更关注优惠与便捷性
关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业内普遍认为是监管与支付机构等多方推动的结果。2019年9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北京商报记者在微博等多个公开平台注意到,近期关于不同支付机构之间互通的消息,也引发了用户的参与讨论。除了认可打破支付机构垄断将是大趋势外,更多用户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使用云闪付的优惠力度以及便捷性方面。
根据用户反馈,使用云闪付App具备转账免手续费、支付随单立减以及信用卡积分等多重优惠,还会联合部分线下收款场景发放各类优惠券。对于云闪付与微信支付实现互通,不少用户称更期待能够带来更大的福利。
此外,还有存在使用不同支付机构进行收款需求的用户直言,在实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后,可通过一个App对不同平台提供的条码实现支付、收款等功能,能够避免重复下载支付App的问题。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垄断会让市场缺乏活力,会让消费者缺少选择,长此以往便会进一步伤害消费者的权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推进条码互通,也能让支付市场更有生机,降低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还款、充值、转账等手续费。
中小机构的曙光
除了为用户带来便利外,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云闪付作为头部支付平台,三方的联动也让支付行业中的小机构看到了曙光。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近期的动作,走出了支付行业互联互通的一大步。
孙扬指出,云闪付与微信支付实现互联互通,实际上也是让微信支付收单的市场面向云闪付和银行更加开放,让更多的中小支付机构可以参与到庞大的收单和支付市场业务中。“但这也需要互联互通的范围持续扩大,强强联合只会让分化加剧,强弱联合才是提升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有助于中小机构的创新和公平竞争,具备科技能力、优质服务和体验感的中小机构才能够脱颖而出,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于百程同样提到,市场的开放和公平,更利于机构间的充分竞争,客观上给予了中小机构机会。但对于提供聚合支付业务的机构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支付行业实现互联互通后,商户需求减弱,聚合支付原有的优势不再具备竞争力,同样面临出清风险。”
于百程强调,目前支付市场的格局已经比较稳定,支付是巨头流量的重要入口,为巨头的业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因此巨头会投入更多精力保证支付的优势,并且到外部渠道抢夺用户。可以预见的是,支付竞争方式会更加多元化,一些特色的支付机构有机会抢得一席之地。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